立即聯繫

股市贏家陳進郎


股市贏家陳進郎操作心得集結成《股市大贏家──我用K線寫日記》一書
股市贏家陳進郎
股市贏家陳進郎的第一課.第二課.第三課

第一課 贏家集中力量 輸家分散力量

根據多年來的摸索和見聞,我覺得不論從事什麼行業,專業化是通往成功唯一的路。要達到專業化的三個必要條件是「ask」,a代表態度(attitude),s是技能(skill),k則是知識(knowledge),但態度貫穿其中。知識要淵博、技術要精煉的要訣就是累積,但除非我們對從事的事務具有無比的熱情,否則我們怎麼可能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心甘情願地做同樣一件事?

因此,專業一開始往往出於好奇,然後因為好玩而持續。

從「好玩」出發 做自由的夢
我一開始接觸股市,就知道這是我要走的路,因為它帶給我遊戲的心情和自由夢。

股市之於我,猶如甲子園之於日本青棒球員。甲子園棒球賽一開打,日本職棒相形失色,漫畫家、編劇、小說家湧到這裡,體驗神鬼戰士們一戰定生死的震撼,尋找創作題材。對我而言,股市就像甲子園棒球賽,充滿了灰姑娘的傳奇和戲劇的張力,同靠實力說話,也很快就可以知道輸贏,但股價變動的原因更耐人尋味。做股票讓我體會到柏拉圖所說「生活必須像遊戲」,也帶給我恍然大悟的驚奇。

做股票還帶給我快樂的最基本條件──自由。在股市我不必死背規則,不必朝九晚五,用不著跟太多人打交道。如果能在年輕時就追求到財務自由,我更不必像大多數人必須等到年老或生病才辭去工作,但我還是會在家做股票,只是不必穿戴整齊,時間的運用也更有彈性。

我贊成接觸股票的年齡越年輕越好,不用養家餬口、沒有後顧之憂的人,更適合到股市闖蕩。而且,就像很多nba球員在受傷之後才知道怎麼保護自己,然後才成為巨星,早一點踏入受傷無可避免的股市,受傷後復原時間也越快。此外,越早投入股市,一生中碰到的機會越多;經過了充分的訓練,等到成功時,我們的年紀當然也較輕。成功時的年紀愈輕,成功的效用愈高。

很慶幸地,我在當兵時及早發現自己對股市的狂熱而走上這一行,否則如果按照原先的規畫走上行銷路線,工作的性質是要聽命於上司或只能給意見,那即使經過一番折騰,我輾轉進入做股票這一行,還得投入很大的心力才能甩掉以前的慣性,因為「從零到一很困難,但從負到零更困難」。

決定以股票當事業時,親友間不乏這樣的勸退聲:「股票族不勞而獲,社會形象差。」或「某某人把玩股票當正業,所以傾家蕩產。」但我有信心,這些傾家蕩產的人應是用錯方法了吧!

我覺得凡事如果要遷就周遭親友的想法,那事情就不用做了,何況他們經常外行領導內行,甚至說過就忘了。反正「各人造業各人擔」,我只要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忠於自己,並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我換個角度想,既然一般人覺得股票族不勞而獲,普遍對做股票存有「不能當正業」的刻板印象,那麼股市的競爭程度應該沒有想像中激烈。打從一開始我就有個預感,可以在股市佔有一席之地,因為,雖然我懂的還不多,但別人也懂得不多。我希望趁著競爭較不激烈時,先站穩腳步。

奉行刺蝟原則
做股票除了要有熱情,還需要專注,我奉行刺蝟原則。刺蝟原則就是單純。狡猾的狐狸能想出無數複雜的策略來偷襲刺蝟,但刺蝟總是把自己捲縮成一個長刺的小球,因而化解危機。思想史家 isaiah berlin 在其著名文章《刺蝟與狐狸》中,根據古希臘詩人archilochus 的一句話「狐狸知道很多事,但刺蝟只知道一件大事」, 把人分成兩類:狐狸和刺蝟。

我們的想法或行為,大致上可分為建設性的和消費性的。一般人具有較多的狐狸性格,他們?有找到自己覺得重要的價值觀,只想得到短期的好處,對很多事情感興趣,但這些想法或行動缺乏一致的願景,甚至互相矛盾,以致這些原本是建設性的想法和行為,不能匯聚成一股力量。甚至,他們會自動自發做的事,往往都是討好自己的消費性行為或一些雞毛蒜皮的事,無關人生願景。

反觀,刺蝟型的人單純、專注而且堅韌,對他們而言,「找到重要的價值觀」並不是說一定是做大事,而是要摸索出對自己有意義而且適合自己的舞台,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呈現出來。他們知道自己的時間和資源就那麼多,所以不會浪費在無謂的消費行為上,而義無反顧地投資在具有建設性的事務上;他們效法某些商號的負責人經營百年老店的心態,堅守住自己最了解的領域,逐步累積競爭力。

為股票而痴狂
民國七十八年底退伍後,我到一家投資公司應?,該公司董事長在閒話家常中問我如何做股票?我把參加股友社等的方法詳加告知,也提及當兵一放假,我就回台北聽股市名師的演溝,有一回雷伯龍在中山堂演講,我不能請假,還請家人前去聽講再轉述。

我很驚訝竟被錄取了。當董事長告知我日後的酬勞時,我更?想到有人付那麼多錢,請我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因此脫口而出:「不用那麼多!」多年後,我疑惑地請問董事長當初為什麼錄用我,他說:「你那時對股市充滿了狂熱,願意為它付出,不像是個上班時間才會工作的人。」

為了節省時間,我晚上就住在公司,後來成了家,我用較高的代價在公司旁的商圈租房子,以便能夠機動地隨時到公司工作。我認為做股票必須專業,不能像家庭主婦購物前貨比三家,省了錢卻花費了不少時間。我花時間學習賺錢,甚至為了避免瑣事分神,我還花錢省時間。

我覺得看盤有點像看戲,往往一開盤就高潮迭起,如果事先未能融入情境,常會看得眼花撩亂。所以,前一晚能準備好的功課我絕不會拖到開盤前,每一個交易日我從起床開始就在跟時間賽跑。我在八點前趕到公司,看完剛出爐的新聞,把要先掛的股票掛好,然後用嚴陣以待的心情等待開盤。

能耐比機會重要
我發現操作股票就像經營企業。大多數公司因抓到機會而崛起,也因機會不再而沒落。正如很多人一開始在多頭市場賺了錢,自以為很懂股票,一旦市場翻臉了,就要付出慘痛的代價。

也有些公司,由於過度多角化而走向衰敗,因為它們多數的轉投資項目,都是以機會為基準的投資,而不是著眼於該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因此分身乏術。正如《從a 到a+》一書中所說,「卓越的企業多半不是因為機會太少而餓死,而是因為機會太多,導致消化不良而敗亡。」

這樣的道理,就像我當年在上市市場的操作上了軌道後,由於手上資金暴增,加上未上市股流動性低,以致於別人推薦的未上市股,讓我有種「現在不買就買不到了」的衝動,我常買到了才去找理由,甚至買到後才知道這家公司在生產什麼產品,結果當然是慘敗。但這不意味未上市市場就是票房毒藥,我一些朋友就長期在未上市市場賺大錢,成敗的關鍵就在於有沒有能耐。

我從上市公司和自己的浮沉中得到啟發:就像競爭力決定了公司的股價,競爭力也決定了股票族的身價。在這個多元化的社會,成功的關鍵在於「術業有專攻」。正如比爾.蓋茲所說:「成功來自於專注在你喜歡而且在行的事務,而非挑戰任何隨機發生的事件。」

因此,我們要在專業的領域上找機會,而不是撈過界或撈一票就轉檯。如果我們只有聽到別人報明牌時才進場,後知後覺地追逐機會,只能有一餐沒一餐的;但如果我們發現自己有做股票的潛力,然後擇善固執地把它當成本業,不斷累積競爭力,這樣即使在成熟的市場,還是可以賺到錢。

先進場再找機會
不會游泳的人在水中會恐慌、無法思考,因此要先下水熟悉水性,才能學會游泳。同樣地,我主張先進場,再找機會,而不是等到機會再進場。經過了?有壓力又不緊張的紙上作業後,我們必須先以小量的金額進場繳學費來熟悉市場。

我認為賺小錢的機會無所不在,只要不斷地觀察和思考,賺大錢的機會可遇不可求,需要智慧和等待。但不管機會大小,有能耐的人才能看到「機會之窗」,才能大顯身手。我從賺小錢的磨練中累積賺大錢的能耐,但我會量力而為,以免因為過度重視細節,而忽略了市場的重要變動。

此外,不僅是做股票的態度要專注,我們還必須從積極實戰中測試出一套適合自己的系統化方法,然後改良精進,而不是不停地更換方法,否則就無法累積經驗,而像「神經語言程式學」的訓練師charles faulkner所說的,「有了六次的一年經驗,而不是有了六年的經驗。」

從累積中茁壯
大投機家傑西‧李佛摩在他的鉅著《股票作手操盤術》開宗明義指出,「投機的競技始終是世界上最具魅力的遊戲。但是這樣的遊戲,愚蠢的人不能玩,懶得動腦筋的人不能玩,情緒平衡不佳的人不能玩,妄想一夜致富的冒險家更加不能玩。」除了智商,他提到的適合做股票的條件都和心態有關,他尤其強調「不能妄想一夜致富」,而是要按步就班

我曾在退伍前夕遭遇一場大車禍,體驗了復健過程的艱辛。後來在《新金融怪傑》中看到gary faris的故事,更能感受到「累積」的重要性。

faris在慢跑時出了重大車禍,被醫生宣判永遠不能正常走路。但他不願放棄,開始研究復健成功的運動員所具備的核心特質並效法之。faris發現他們相信自己有能力在復健後變得比意外發生前更好;他們積極投入並親自參與,即使只是把冰塊放在紅腫的地方,也不假手他人;他們只拿自己作比較,不會和別人比較。

faris知道要先跨出第一步,才能走得更遠,要能走路,才能跑步,「他從完成每一步的過程中,得到了很大的滿足。在邁向完全復原的道路上,路上到處樹立了里程碑,每到一處里程碑,都帶給他成功的感覺。」今天,faris已經可以照常跑步。同樣地,對股市新手或傷痕累累的股市老手而言,剛進入或重新踏入這個領域時,步伐可以很小,但一定要按步就班,才能逐步累積而脫胎換骨。

玩股票就像做復健最忌躁進,但一般人常低估了影響股市的種種變數,厭煩於研判後市時的種種但書,渴盼一個能提供直截了當的答案並永遠適用的一夜致富術。當初學者問到:「如何做股票?」這通常意謂著「如何輕鬆快速地賺大錢?」

如果還沒有準備好,就急著想在股市撈一票,反而會因為急欲表現而失常,就像腿筋還沒拉開的人急著想劈腿,很容易受傷。巨大的財富不是從一進場就開始「一瞑大一吋」來的,而是等我們的基本功做好了,能量蓄足了,財富才突然暴增。 就像股票打底的夠久,突破盤整後,常上演噴出行情。

民國九十五年底,股票族之間最時髦的問侯語是,「你有『創意』嗎?」擁有創意這支飆股的人令人羡慕。但我認為「有沒有選股的創意」才是根本之道。買到飆股就像擊出全壘打,雖然激動人心,但成功率遠低於擊出安打;擁有選股的技術和創意而選擇聚沙成塔的投資人,就像一個「安打製造機」,雖然不刻意揮大棒,不常靠全壘打來快速取分,一樣可以靠安打穩健地累積打點。

態度決定勝負
僥倖獲得 冷不防吐回去
在股市,急於一飛衝天的人常四處碰壁,而循序漸進的人方向卻越走越清晰。即使有人能一夕致富,背後卻潛藏更大的一夕致貧的危機。因為一下子變得太美好,常讓人消受不了,加上錢來得太快,常讓人把錢看輕。為了重溫勝利的滋味,他將草率地再度進場,而且更勇於投機,但僥倖只是一時,他終將連本帶利還給市場。

在股市,急於一飛衝天的人常四處碰壁,而循序漸進的人方向卻越走越清晰


第二課 能輸才能贏

輸家不敢贏、不認輸,所以賺小錢、賠大錢 
贏家拿得起、放得下,所以賺大錢、賠小錢 
剛進入股市,我全憑感覺做股票,偶爾樂翻天,偶爾無語問蒼天,大部分時間我的情緒在期望和恐懼的區間震盪,常常感到希望無窮又覺得驚恐無比,夾雜著沮喪、悔恨等情緒,賺錢有限卻筋疲力盡;我開始意識到,不克服這種情緒落差,我遲早會彈性疲乏,絕對無法成為優秀的操盤手。

後來,我體會出,做股票很難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但可以控制情緒波動,股市雖然殘酷,卻不是一戰決生死的淘汰賽。如果我們把做股票當事業,願意用一輩子的時間來探索,把事情想得長遠些,拉大格局,就比較不會在意一時的得失,畢竟每一回合的競技,都只是我們成千上萬次比賽的其中一場。
天人交戰 賣出後最怕再漲
華爾街(wall street)中的「wall」被形容是一座憂慮之牆(the wall of worry),攀爬股市的憂慮之牆時,我們常陷入見好就收與續抱的天人交戰。

值得期待的股票,往往因害怕帳面由盈轉虧,或是無法抗拒獲利了結的誘惑,小賺就賣出,落袋為安後,鬆一口氣的感覺就是立即的獎賞;但股票賣出後,如果價格持續攀高,常令人懊惱不已,甚至失去理智奮不顧身地追高。

證券界有種說法:「股市中只有兩種情緒──期待和恐懼。問題就出在,當我們應該恐懼時,卻一味的期待;而在應該期待時,卻又顯露出恐懼。」由於追求自尊的偏好和害怕後悔的心理,一般人想的是如何增加贏的次數,而不是提升贏的品質,傾向先賣掉賺錢的股票,留住賠錢的股票。就像投資心理學家樊恩.薩普博士所說,「逃避了賺錢的風險,而接受了賠錢的風險。」也就是說,一般人不敢賺大錢,所以只能賺小錢;不想賠小錢,結果卻賠了大錢。 

有位朋友告訴我,他曾在行情沒有太大波動的一年當中,用一百萬元賺了二百萬元,豈知在隨後一年的多頭市場中,三百萬元卻賠得只剩二百萬元,他特別強調他不會放空。他描述:「當我資金累積到三百萬元,持股總數仍維持四檔,但由於每檔股票的金額變多了,當每支都跌到停損點,比如說跌個一成,賠錢的金額就是三倍,我常因此殺不下手;同樣地,每支股票只要漲個一成,獲利也成為三倍,我常滿意地拔擋(跑掉)。」像他這樣的情況,就是「逃避了賺錢的風險,而接受了賠錢的風險」。

做股票最難的兩件事,一是處理賺錢的股票,另一則是處理賠錢的股票,而最高指導原則是避風險但不避利潤。我這位朋友曾經做得很好,卻在操作額度膨脹為三倍後,因心理因素亂了步調而反過來做,也就是對獲利設限,卻讓虧損不斷擴大。

他除了沒有嚴守操作紀律外,最大的問題在於格局不夠大。或許他潛意識裡想的不是如何賺三千萬或三億,而是如何保住那三百萬,所以他操作這三百萬資金時,還停留在一百萬元身價時的思維,這樣子怎麼能重新分配時間和資源來更上一層樓呢 !

人性不因時空而改變,早在兩千多年前,《論語.陽貨篇》就提出了「患得患失」的觀念,說明了還沒有得到時,唯恐得不到;一旦得到了又擔心失去。得失心是觸發恐懼的導火線。讓我們害怕失去機會、恐懼成功、恐懼失敗。為了減輕心理壓力,我覺得我們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減輕心理壓力的三大心法 
一、不要太在乎輸贏 
做股票時患得患失的壓力,不外乎來自於自己和別人。因此,除了不要拿有特殊用途的資金買股票、不羨慕別人賺錢外,我奉行以下三個原則。

1.不要用消費水準來衡量輸贏了多少:我曾在號子的貴賓室裡看過一位中實戶,他在每一回合的征戰後,總愛嚷嚷:「又賺(賠)了一部賓士」,喊盤時他經常提醒旁人:「借過!借過!車子進進出出的,不要被撞到了。」根據我的觀察,把錢看得太重或是得失心太重的人,比較賠不起也比較情緒化,且大多會賠錢,即使能賺錢,格局也很有限。反觀優秀的操盤手交易時抱著遊戲的心情,比較不在乎輸贏,對他們而言,錢是用來得分的。

2.盡量不要告訴別人你買了什麼股票:要做到「不在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很難,但至少我們可以不張揚自己買了什麼股票,這樣即使賠錢,也只有營業員知道,不會有人嘲笑你是「市場反指標」。大投機客維特‧倪德厚夫把股票投機比喻成性愛,他說:「貪心和肉慾經常是近親──性為人生助興,投機為人生提供養分。這兩種活動在私底下做,最能成功。」

要在股市賺錢本來難度就高,如果還想夾帶其他非財務方面的目的,例如藉著向人推薦股票做公關或證明自己的功力,常會加重自己的心理負擔。當我向別人推薦的股票失靈時,我恨不得自己有能力護盤,看盤時關注的全是那一檔股票,常因此忽略了市場的重大變化。

3.付出不要有所保留:一般人限制自己只能付出多少時間、只能在股市中繳多少學費,喜歡追逐速食化的消息,不太願意學習乍看之下枯燥無味的東西,而且連學習上的付出都要計較投資報酬率。

通常有人問我:「如果我每天花兩個小時,多久可以學好技術分析?」這一類問題從表面上來看,好像是問,「最少要花多少時間?」其實更深入的意思是,他們想要確定在付出這段時間後,能不能保證學會。這樣一來,在「姑且一試」後,如果該方法不能如預期中的點石成金,他們將另闢蹊徑。

不管做什麼事,很難有人可以跟你保證什麼,但只要方法正確,每一分一秒、每一塊錢的付出雖不能保證馬上回收,但一定不會白費;而且,在我們熱愛這個工作的大前提下,也可以勉強自己做一些不喜歡的配套事情,正如環法自由車賽常勝軍阿姆斯壯所說:「我曾經視跑步為畏途,但我還是必須堅持跑步,因為不是所有對你有益的事情,都會讓你感覺很好。」

二、挫折愈大,離成功愈近 
我覺得踏進股市,首先要跨越的第一道心理門檻,就是要能願賭服輸、不怕輸,因為能輸才能贏。台灣障礙馬術的好手陳少曼、陳少喬拿下第四屆亞洲盃國際馬術錦標賽團體組的后冠後,電視台記者訪問她們,「從馬上摔下來不怕嗎?」她們異口同聲地說:「多摔幾次就不怕了!」這一對七十八年次、不怕摔的雙胞胎,就是國巨掌門人陳泰銘的掌上明珠。

做股票也一樣,如果剛入門時只是小試身手,這樣即使受傷,也不會傷及筋骨。但我們的目的不只是要讓自己習慣「摔下來」的感覺,還要學習如何降低「摔下來」的頻率,並把傷害程度降到最低。就像科斯托蘭尼曾說:「經歷足夠的失敗,才能在驚慌中不失去理智。」

「要把傷害降到最低」有賴風險管理和危機處理。風險管理就是事前規畫、事中演練,危機處理就是事後補救。風險管理強調把下注的風險控制在自己可以應付的範圍內,或提對自己有利事件發生的機率,並降低不利事件惡化的機率,但這有時候會造成我們畏首畏尾。尤其像我這種看好行情時,總是全力加碼、借足融資往前衝的人,形同把自己暴露於高風險之中,更須借重危機處理來補救。因為一旦誤判情勢,我手中已經沒有銀彈可以應變,所以我必須危機處理,迅速自市場抽回資金。

除了不能因為害怕失敗而未戰先怯,我們在失敗後如何自處也是一項難題。有的投資人一旦認為自己失敗,就會責怪自己,甚至全盤否定自己,不再像先前那麼努力,甚至半途而廢;也有的人失利時,因為拉不下臉而推卸責任。這些方式都無法找出問題所在,該如何面對失敗呢?減少摔下來的頻率,一旦看錯,迅速自市場抽回資金。

去(06)年,日本成棒隊在第一屆棒球經典賽中的表現,幫我們上了最經典的一課。日本隊在八強賽中因裁判的誤判輸給美國隊,當台灣和南韓媒體大加撻伐裁判不公之際,使日本隊並未對此著墨太多,反而集中焦點檢討他們的攻防得失。 

日本隊在三場比賽中輸了兩場,能否晉級要看接下來的美墨之戰。儘管總教練王貞治認為,日本隊百分之九十九無緣晉級,但全隊仍開拔前往四強賽的比賽地點。當日本隊靠著墨西哥打贏美國,奇蹟似地闖進四強的同時,他們正在球場上按表操課,這種戰績失利後不去找台階下,反而盡其在我的精神,日本隊自助天助,最後贏得經典賽冠軍。

人們面對失敗時的防衛技巧,除了合理化、自責或推卸責任,不外乎和自己的過去或是拿別人做比較。拿別人做比較的方式,像是「好歹我賠錢的幅度比大盤跌幅小」,這種「比下有餘」的方式也能讓人從中獲得舒坦;但股票族如果老是愛跟別人相比,永遠也比不完,且會干擾自己的操作節奏,甚至因為「比上不足」、「見不得人家好」,衝動地跟進漲幅已大的股票。我認為做股票就像練瑜珈,不必羨慕別人,我們要找到自己的步調,凡事只跟自己作比較。

研究指出,「跟自己的過去做比較」的方式大部分是正面的。比如說,失敗時憶起自己曾經擁有的風光歲月來維持自我價值感,或以自己發跡前的一無所有來自我打氣。就像一位縱橫台股三十年,至今仍在市場活躍的名人,每逢巨大失敗,總是告訴周遭的人,「我當初是帶六萬元來股市的。」

民國八十一年一度破產

我最大的挫敗在民國八十一年中秋節前夕,當我在電視上看到當時的多頭總司令翁大銘被收押,我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那時我資產淨值兩百萬元,卻舉債買了超過一千萬元的股票,結果一連三天長黑,我破產了。我五年來賺的還不夠三天賠的,在「三十而立」的那一年,我的財產重新歸零,那幾天的感覺就像生了一場大病,全身虛弱,大跌第三天,我面臨融資追繳。

還好,我「輸」故我在,我從徹底的失敗中感受到真實的自我,從巨大的失望中清醒。我突發奇想:「我費盡心機,努力了五年,不過就賺這兩百萬。如果我的格局只有如此,那這區區兩百萬元也沒有太大意義;如果我的格局不只如此,當有一天我回想起今天的萬念俱灰,一定會覺得好笑。」有個念頭從模糊到清晰,彷彿有人在身邊點醒我,「你並不是真的一無所有啊!你在股市身經百戰,這些經驗是無價的!」思想轉為正面,貴人就出現了,我營業員的姐姐願意借錢幫我融資追繳。

幾年後,我認識了一位銀行界的高階主管,有一次聊起這段往事,他告訴我,當年何止我一個人破產,整個金融體系也是搖搖欲墜,連政府都擔心「蔡辰洲事件」重演。我講這些話的意思並不是要說,當股市大跌時,我們可以拿「要垮大家一起垮」、「別人傷得更重」來自我安慰;我要強調的是,當我們陷入股市泥淖而動彈不得時,我們所能做的就是把該做的功課做好,然後放輕鬆、保持清醒,讓其他使得上力的人去操心!

灰燼後重生 培養「大賺」膽識

「翁大銘風暴」是我從「小賺」到「大賺」的分水嶺,熬過以後,彷彿打了一劑預防針,從此不再那麼害怕賠錢,在股市失利時,我可以告訴自己:「以前那麼慘都熬過來了,現在有什麼好怕的?」

當大盤突然大跌,只要我大跌前買進的股票比賣掉的股票表現優異,我就感到欣慰;當跌勢逐漸明朗,為了避免和現實脫節,我用「已經從市場抽回了多少資金」來穩定情緒。我覺得保留明天的購買力,比今天賣了什麼價位重要。畢竟「人是英雄,錢是膽」,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這樣即使股價持續大跌,只要資金回收得快,我們形同享有折扣優惠,購買力反而提昇了。

一再渡過難關,讓我越來越勇於面對更大的風險,賠錢時也越來越不會心疼,因為我有信心再把錢賺回來。我在股市最引以為傲的就是,自從民國八十一年起,在每次大跌之後,我都能在大跌後的下一個反彈中,把前一波大跌時賠的錢賺回來,我的獲利持續創新高。

三、格局要寬廣 
當我在股市連戰皆捷,走在路上,我滿面春風,不時對周遭正忙著工作的人投以好奇的眼光,心想,「他們為什麼不去買股票?股票錢很好賺啊!」這種念頭一出現,通常意味著我在股市的好日子即將結束。一再經歷股市的兇險,我體會到為什麼美國人稱股市為人造峽谷,為什麼華爾街名言說,「股票市場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發明,它讓驕傲的人全部自嘆弗如。」

就我聽過和看過的投資人中,凡事多一分感動、少一分抱怨的人比較能成功;他們成功後對自己的專業總能侃侃而談,對自己的成就卻總是輕描淡寫。就像大導演吳宇森談到好萊塢,他?:「我認識的影星中,越大牌的越謙虛!」

我所做過最愚蠢的事,就是和別人爭辯某支飆股是誰先發現的。我們這些愛爭辯的人都認為行情是他先點火的,就像每一隻驕傲的公雞,都認為太陽是牠叫出來的。即使是我率先發現了飆股,我再買也不過那麼幾張,又不敢抱太長,但某些悶不吭聲的先知先覺者,可能一買就是一大缸,又耐得住震盪。而且,就在我逞口舌之勇時,或許這些「聰明錢」又已經開始在物色下一檔股票了,這正應了一句順口溜: 「別人已經上太空,我們卻還在爭論該不該殺豬公。」

剛進入股市,我只知道很多人害怕失敗,至於害怕成功的人,可能只是極少數極端的例子。後來,我才發現害怕成功的人還大有人在,甚至我自己賺了一點錢後,曾經因為考量到要節稅太麻煩了,而放慢腳步。

成功的壓力主要來自於,一旦成功了,別人對你的期許也跟著提高了;也來自於一些立意良好、但似是而非的建言,比如說:「高處不勝寒」,「爬得越高、摔得越重」等。事實上,當我們攀上高峰,只要保持戒心,不但不會摔下來,反而因為視野寬廣了、資源變多了,而會「強者更強」。而且,在累積資本的路上,只要有實力,不管爬得多高,頂多是進三退一或進四退一。就像一支真正有實力的股票,大幅攀升後,可能只拉回個兩三成,然後續創新高。

我慢慢走到對的道路。我覺得做股票一定要全力以赴才能賺到錢,既然我每天要花同樣一趟功夫,之前也已經投入那麼多心血,能多賺點,我何樂不為。我從沒想過在什麼時候高掛免戰牌,只要對股市還有熱情,我就繼續走下去。

要在股海大贏就別小鼻子小眼睛
所謂:「眼界決定境界,定位決定地位。」只想要在股市謀取生計或只想賺點錢貼補家用的人,注定要陪公子讀書,成就一定有限。我想,如果一個人連對自己的未來都缺乏想像力,那對股價怎麼會有想像力呢!反觀,那些替自己設立很高標準,大膽挑戰自己極限的人,雖不一定會達成目標,但總有一定的成就。

就我所認識的股票族,他們在股市的斬獲,大致上呈現m型分配,不是賺很多錢,就是沒賺什麼錢或賠錢。對於後者而言,他們常是因為機會來臨時,只看到眼前的利益,甚至害怕得而復失,因此該大賺而未賺。

在《新金融怪傑》一書中,催眠師建議投資人,「潛意識心靈必須只相信一件事:賺錢是應該的。」我想,如果我們有方法、夠努力,更可以讓意識心靈和潛意識心靈一致地認為:我們值得賺很多錢;然後找機會透過實戰,漸進地讓自己適應更大額的輸贏,提升自己的格局。

股市是一個競技場,不過還好的是,這裡既?有肢體碰撞,也不必跟競爭者照面,甚至不用知道跟我們對作的人是何方神聖;而且股市永遠都開張,除非碰到罕見的暴漲或暴跌,只要我們夠狠,都可以在一天內出清或買進我們想要買賣的股票。因此,不管賺賠,我們都可以過得自在一些。

失敗了,我們不必怕對手訕笑,不必找台階下,不必拉不下臉,痛定思痛後可以捲土重來;勝利了,我們不必對輸家感到抱歉,不必洋洋得意,不必擔心下次交易好運無以為繼,在短暫的歡欣鼓舞後再接再厲。對追求卓越的投資人來說,他們屢創新高的人生高?,都不等於人生的顛?。

第三課 有恐懼才值得期待 


輸家只想做「保險的」選擇
贏家不認為有什麼選擇是「保險的」
美國前奇異公司執行長威爾許曾指出,傑出領袖必須具備4e+1p的特質,4e代表的是活力(energy)、鼓舞(energize)、膽識(edge)與執行力(execute),p代表熱情(passion)。就股市這一行來說,我認為除了鼓舞這個特質對投資界的意見領袖不可或缺外,其餘特質都是股市贏家必須擁有的。

我從進入股市至今,對股市永遠有用不完的熱情和活力,充滿了操作的慾望,我一度欠缺的是膽識。還好,我並不是無可救藥地不敢下注,我相當具有執行力,只是市場上一有風吹草動,常引起我慌張地做出回應。

民國七十八年退伍後,我回到台北的號子看盤,那種感覺就像和老朋友久別重逢。

那是一個全民炒股的年代,也是一個要看營業員臉色的年代。價格激烈跳動的揭示板,令我血脈主張,但看著自己填妥的委託單上進出的張數只有一張,不禁自慚形穢,有時拿不定主意,遞單時手還會發抖。還好,我很快適應,在搶進殺出的喘息之際,還能拉高嗓門向旁邊素昧平生的同好,發表我對某支股票的看法,初試啼聲的我,渴望讓全世界聽見我的聲音。

終於,我的機會來了。民國七十九年初,工商時報的附屬刊物《投資情報》周刊,舉辦了名為「股市金馬獎」的全國性紙上投資組合競賽,用重賞來吸引參賽者。

由於初賽採用單敗淘汰制,為了增加入圍的機率,我以家人的名義多報名一個名額,全都重壓當時我最看好的封閉型基金。果然,我這兩個名額連袂進入決賽,最後一舉拿下第二名和第三名,共贏得了二十兩黃金,更因此得到了在《產經新聞報》寫稿的機會。

但在現實的操作上,我雖然在低檔就已買進這些封閉型基金,卻在漲了五、六成後脫手,然後眼睜睜看著它們一路狂飆了五、六倍。我自虐地算計著自己少賺了多少錢,也自瀆地幻想,如果當時全部的錢都押寶基金,而且都賣在高檔,豈不是賺翻了?在那段基金狂飆的日子,我最討厭看到有關基金的報導。

沒有專家 只有贏家
後來,《投資情報》周刊開闢了一個名為「高手過招」的專欄,我應邀與其他三位名分析師做紙上競技。我先後和四組不同的專家比賽,最大的感觸是,名家不見得有多高明,股市裡沒有專家,只有贏家和輸家。

但我的困擾仍舊持續,我在真實世界的獲利常不如紙上競賽的獲利。因為缺乏安全感,我即使抓到了飆股,也只能淺嘗即止;而紙上競賽,每周六才能調整持股,所以相對沈得住氣。

為此,我和賤賣基金時一樣感到挫折,但這時我已較能釋懷,不過也只是消極地安慰自己:「在跌勢市場能賺點打工費已不容易」,或自我調侃:「我是紙上談兵的專家,賺到的是紙上富貴」,我並沒有深刻體認到自己的無知,當然沒能找出無知的所在。

我得過且過,直到《產經新聞報》的一次主筆聯誼會,才給了我當頭棒喝。

欠缺膽識 大夢初醒 

當時我非常享受在《產經新聞報》推薦個股,報社不但讓我把「尋寶遊戲」的心得和讀者分享,還付我稿費貼補家用。當看到自己推薦的個股逆勢收紅,感受到投資人用我的眼光在看市場,那種感覺令人飄飄然。

民國八十年九月,指數已由七十九年的一二六八二多點,跌至四千五百點左右。在例行的主筆聯誼會上,報社無預警地宣布即將停業。當我得知竟然有主筆想接手經營報社,我更是感到震撼。我想不通,在那個哀鴻遍野、血流成河的慘烈年代,這位年紀三十出頭的年輕同事,怎麼玩到這麼大,竟敢逆勢燒錢辦證券報紙?

我再三地省思,突然大徹大悟到我退伍後只能在股市賺些蠅頭小利的真正原因:我欠缺膽識,而且合理化自己的膽小。

我領悟到之前的「股市金馬獎」、「高手過招」等紙上投資組合競賽,純屬玩票性質,不像現實操作的輸贏壓力那麼大,就像籃球員在錦標賽和友誼賽時投籃,完全是兩回事。

我在報上撰文時用的是筆名,就是不想承受誤判個股的壓力,替自己預留一條日後可以改名重新出發的後路;而在實際操作上,我也抱持「能賺最好,沒賺也無所謂」的彈性,表面上不在意輸贏,實際上是賠不起。

技術分析 提升視野
在診斷出自己抗壓性不足,以致淪為打工一族後,我相當沮喪,我閱讀名家論述來自我調整。

所謂「取法於上,僅得乎中」,我最先觀摩的對象是股市中的百年經典人物,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老大師伯納德‧巴魯克。一八九七年剛出道不久,巴魯克根據自己的判斷,以三百美元買進美國煉糖公司的股票,並藉由當時制度允許的十倍信用交易擴大交易規模;他在股價不斷攀升的過程中頻繁地進出,把實現的利潤再運用融資,「瘋狂地」買進該股票;等到他預期的利多一一實現,在市場最瘋狂的那一天,他反而清醒地將全部的股票拋出。

不到五個月的時間,他淨賺了兩百倍!

直到參加了技術分析研習課程,眼界大開了以後,我才真正明白像巴魯克這樣的事蹟,並不是那麼遙不可及,也才知道我的膽小在於缺乏可以壯膽的核心技術。
我重整旗鼓,孜孜不倦地學習技術分析。大約秣馬厲兵了一年半,我碰到了生命中最重要的大考:電子股長達七年的大行情。

迷思:曾經,我在股市頻繁進出,我用各種藉口合理化自己的績效不佳。

解答:後來,我發現問題出在自己缺乏一套做股票的核心技術,以致看問題時只看到表面和眼前,看不到事情的內涵和展望。

學習了技術分析,我驚訝地發現,我更能駕馭基本分析了。基本分析和技術分析雙劍合璧,讓我看問題時的深度和高度跟著提升,預測力越來越準確,而不只是膽小地在搶短線差價上打轉。


二百萬、二十萬、一--兼談執行力與技術信號,從5000萬到10億的陳進郎(他的專注)

理論上講,執行力是反應執行的決心和力度,而執行又是建立在技術交易信號基礎上,因此你對你的交易信號越熟悉、越有信心,執行起來也就越有力度。
對你的交易信號熟悉包括熟悉它的盈虧比、勝率、資金管理等等各方面,要達到這一步不下一番功夫是不行的,要長期專注在你的技術信號上持續的觀察、反思,而不是今天測試一個kdj系統不理想,明天換個macd還不行、後天又換一個boll,這樣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是肯定不行。
從5000萬到10億的陳進郎在他的《股市大贏家-我用k線寫日記》中曾說,在他經歷過幾次破產之後,痛定思痛,後來「我每天征戰無數次,也勤於做功課,反覆應用同一套方法,受到的刺激一再重複,對行情的反應自然越來越敏銳」。他主張把簡單的事情重複做,說「信心與實力何處來?答案是:看二百萬次線型,進出超過二十萬次。從這種大量的重複當中,培養出近乎運動員的反射動作,對於一般的狀況應付自如,因而能夠集中心思,專注於異常的狀況和關鍵數據的解析」。
有了近乎運動員的反射動作,執行起來當然不困難,但是千萬勿忘記前提是「看二百萬次線型,進出超過二十萬次」
你覺得執行力不夠嗎?你看了多少幅圖表?交易了多少次?你是否只用一種方法來看圖表和交易?還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二百萬次、二十萬次、一種--歸根到底兩個字:專注。
如果做到了專注的話,也就是做到了二百萬、二十萬、一,你對技術信號的信心和執行力自然會隨之而來。
期貨手續費全國最低價 期貨手續費超低價 不限口數大台手續費48 小台手續費22 選擇權手續費17 期貨手續費全國最低價 大台手續費48 小台手續費22 選擇權手續費17不限口數 http://futuresgroup.blogspot.tw/

期貨手續費 全國最低價 

不限口數

大台手續費48 小台手續費22 選擇權手續費17

合法期貨商 交易有保障


超透明期貨手續費 給您滿意的價格
獨家提供外資自營解碼部位報告,給您穩操勝券的信心
國內外商品皆可交易!

活動說明
1.如多人開戶,更有意想不到價格,請速洽 futuresgroup99@gmail.com
2.以上價格限網路交易,人工單價格依規定訂定

免費網路廣告刊登證券 股票 選擇權 期貨 道瓊 手續費 手續 開戶 國票 營業員 電子交易 南京東路  masterlink 500 元富 復興南路 摩台 程式交易 全球 入金 小米 小道瓊 微歐 歐元 外匯 港盤 日本 香港 韓國 大陸 陸股 上海 a股 恆生 當沖 保證金減半 歐股 電子 金融 期交所 成交價 漲 跌 指數 成交 委買 委賣 總量 最高 最低 損益 op 國外 國內 平倉 新倉 委託 權益 買賣 盤前 盤後 經濟 走勢 大盤 價差 複式 下單 閃電 權益 出入金 換匯 報告書 買賣 報價 小台 小臺 大台 大臺 黃金 鎳 白金 白銀 小歐元 開盤 昨收 總量 利率 非金電 櫃買 call put buy put 策略 delta 口數 向上 買盤 賣盤 偏多 偏空 台股 報酬率 時間價值 成長 銅 輕原油 布侖特 布蘭特 天然氣 黃豆 小麥 玉米 咖啡 可可 棉花 糖 凍橘汁 高檔 前波 拉回 量縮 量漲 價漲 價縮 年線 分線 分時線 季線 跌破 支撐 壓力 投資 投顧 顧問 林書豪念經濟救台股 rsi kd nba對台股指數的影響 葡萄是put 可樂是call 元大期貨 寶來期貨 群益期貨 元富期貨 大華期貨 大昌期貨 華南 永昌 宏遠 康和 永豐 富邦 中信 兆豐 日盛 花旗